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理事单位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中国数字医学》融媒体平台
  • 聚力医护协同 共启科研新篇——2025年“医护科技协同创新与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第二期)”在西安成功举办
  • 第十二届“中国护理管理大会”在绍兴成功举办!
  • “2025年护理科研写作培训班”在郑州成功举办
  • 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云作课·直播预告】
  • 医护协同启新程 科研创新展未来——2025年首期“医护协同科技创新与科研能力提升研讨会”成功举办
  • 【2025 · 云作课】特别策划  ·  证据转化研究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2025年, 第25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上一期   
封面
封面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0.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目录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0. 
摘要 ( 7 )   PDF(3470KB) ( 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别策划·重症患者安全
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审查指标构建及因素分析
吴红梅 杨彩蝶 周念 宋彩萍 罗春梅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281-128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1
摘要 ( 78 )  
目的:审查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的护理现状并分析临床实践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为推进证据转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整合的证据建立审查指标,于2024年4月—9月在循证实践试点科室行基线调查,并对11名医护人员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分析障碍和促进因素。结果:共纳入28条证据,制定18条审查指标,其中护士审查中11条指标执行率<60%,系统审查中2条指标执行率为0,患者结局指标中48 h拔管成功率为85.7%,拔管前谵妄和疼痛的发生率高,分别为33.3%和76.2%。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实施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证据内容复杂;护士知识、态度、行为均不足;医护技团队间协作不足;缺乏拔管前管理相关培训与考核、流程与标准、评估工具;主要促进因素为管理者的重视、医护技团队的认可与支持、护士有提升专业能力的意识等。结论:成人呼吸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前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与证据存在一定差距,应针对其障碍和促进因素进一步优化证据,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为推进证据的临床转化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实践
万娜 张春艳 王淑芹 金玉 孙兵 李绪言 唐晓 贾燕瑞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288-129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2
摘要 ( 45 )  
目的:评价基于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环境(Environment)及人员(Liveware)4个部分组成的SHEL模型的安全管理策略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3名ECMO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流程;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23名ECMO治疗患者为干预组,实施基于SHEL模型的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策略。比较两组转运效率、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团队综合处置能力。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用时(12.59±1.27)min、转运途中用时(23.53±2.16)min,短于对照组的(13.62±1.52)min和(25.44±3.16)min(均P<0.05)。干预组团队技术能力得分(78.40±0.55)分、非技术能力得分(18.20±0.84)分及总分(96.60±1.1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20±1.79)分、(15.60±1.82)分及(91.80±3.56)分(均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HEL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ECMO治疗患者转运效率及团队综合处置能力,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管理情况调查
邓娟 孙桉琪 李靖锟 熊杰 柯键 邹灯秀 蒋梦瑶 王颖 胡雁 严丽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294-129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3
摘要 ( 72 )  
目的:调查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管理情况,为提升转运安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设计调查问卷,于2025年2月—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国不同级别医院的975名ICU护士及8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率的中位数为43.45%(18.89%,66.36%)。在科室转运组织管理方面,建立并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评分系统(27.50%)、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质量评价标准(46.25%)等条目占比较低。转运实践中,执行率排名后3位的条目为转运前暂停胃内营养30 min并检查胃排空情况(61.85%),评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充分程度及气囊压力是否适宜(74.26%),转运中密切关注镇静或肌松药导致的呼吸抑制情况(73.64%)。结论: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管理情况总体较好,但需要提升对患者系统性评估和全程监测意识。高负荷转运任务与人力配置不匹配,应加强人力资源配置与能力培养。同时,应落实转运组织管理和流程优化,推动转运安全、高效执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心脏疾病患者家庭照护者院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李诗思 詹舒宇 杨梅 王艳 宋彩萍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00-130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4
摘要 ( 35 )  
目的:构建重症心脏疾病患者家庭照护者院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为患者院外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文献检索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家庭照护者“心理-理论-技能”院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9月—12月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患者家庭照护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宣教模式开展科普及宣教,干预组采用本研究构建的家庭照护者院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开展系统培训。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家庭照护者急救能力、焦虑状态、护理负担以及心理韧性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家庭照护者的心肺复苏理论得分(32.45±3.35)较对照组(26.57±5.30)显著提高(P<0.01),心肺复苏操作通过率(80.0%)优于对照组(72.7%)。干预后,两组家庭照护者的焦虑状况、护理负担、心理韧性均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照护者院外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可显著提升重症心脏疾病患者家庭照护者心肺复苏急救能力,有效改善家庭照护者心理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动态衰减趋势的观察性研究
程乔 胡雪慧 冯凯丽 闫佳佳 王毓 吕向妮 孙莉莉 杨进 陈晓华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06-131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5
摘要 ( 42 )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肥胖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分析其动态衰减趋势,为临床护士进行优化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提升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进行机械通气的肥胖患者(BMI≥28.0 kg/m2)为研究对象,根据指南推荐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最高限,调整初始压力到30 cmH2O,采用气囊压力监测表,每小时监测并记录实际压力,以患者气囊压力监测的持续时间为变量,以<25 cmH2O为结局,绘制肥胖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Kaplan-Meier曲线,观察气囊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初始设定气囊压力为30 cmH2O后1 h,即有10.17%的气囊压力降至安全范围以下,4 h后累积占比达到57.63%,8 h后仅有23.73%的气囊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内(25~30 cmH2O),患者气囊压力<25 cmH2O的中位时间为4 h(95%CI:2.8~5.2)。结论:肥胖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衰减速度较快,建议在临床工作中增加监测频率,或采用持续气囊压力监测设备进行动态管理,以确保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临床护士院内卒中识别与救治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
杨楠 蒋旭萍 曾水英 曾国勇 丁梅 郭俊清 邱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11-131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6
摘要 ( 30 )  
目的:编制评估临床护士院内卒中识别与救治知信行水平的问卷,为评价临床护士院内卒中识别与救治知识、信念、行为提供有效工具。方法: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预调查确定问卷条目池。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4年10月选取赣州市44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以进行问卷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的问卷包括3个维度34个条目。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30~1.0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60。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225%。验证性因子显示各条目因子载荷在0.532~0.837之间,模型拟合较好。问卷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43,重测信度为0.933,折半信度为0.765。结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评估临床护士院内卒中识别和救治知信行水平的科学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现状及影响机制研究
郑莉 张丽 丁晔 何晓红 魏艳红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17-132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7
摘要 ( 121 )  
目的:分析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于2024年11月—12月选取苏州市高新区3家三级综合医院6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用药安全管理培训问卷、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护士用药安全态度调查问卷、护士用药安全能力量表、护理中断知信行问卷、护士用药安全行为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得分为(48.50±8.60)分;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χ2/df=2.908,CFI=0.947,GFI=0.952,NFI=0.922,TLI=0.928,RMSEA=0.055,IFI=0.947,护士用药安全能力(β=0.383)、护士用药环境感知(β=0.271)直接正向影响护士用药安全行为;用药安全管理培训[β=0.123,95%CI(0.013~0.361)]、护士用药环境感知[β=0.095,95%CI(0.010~0.305)]、护士用药安全态度[β=0.077,95%CI(0.005~0.268)]及护理中断知信行[β=0.120,95%CI(0.009~0.369)]可通过护士用药安全能力的中介作用对护士用药安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结论:护士用药安全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层应落实用药安全管理培训及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提升护士用药环境感知水平,强化护士用药安全态度,提高护士用药安全能力,促进护士用药安全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敏捷性量表的汉化及在临床护士中的信度效度检验
高士凯 邢崔崔 刘晓娜 朱崇宽 郑明华 毕静静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23-132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8
摘要 ( 24 )  
目的:对敏捷性量表进行汉化,并在临床护士中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以期为我国临床护士敏捷性的评估提供测量工具。方法: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调查形成中文版敏捷性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选取天津市、青岛市共7所医院的824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敏捷性量表包含3个维度、36个条目。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5.20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较好;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44,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重测信度为0.924,折半信度为0.826。结论:中文版敏捷性量表在临床护士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作为测评我国临床护士敏捷性的评估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宫颈癌患者癌症症状求助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王素丹 刘志颖 田丽 郭旸 赵爱杰 鲁莎莎 吴娜 王静雯 冯卫兰 卢凌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28-133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09
摘要 ( 34 )  
目的:探究宫颈癌患者癌症症状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宫颈癌早诊早治和改善治疗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8月—11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生态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及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2个亚主题:微观系统(疾病认知与知识水平、对宫颈癌筛查的态度、健康信念、症状严重程度与持续性);中观系统(健康知识的传播与获取、工作与家庭责任、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宏观系统(宫颈癌污名化、医疗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既往就医经历与体验、医保政策)。结论:宫颈癌患者的癌症症状求助行为受个人、环境及相关政策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各层面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宫颈癌患者的癌症症状求助行为,实现宫颈癌早诊早治和改善治疗结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晓燕 尚少梅 李硕 李丹 肖颖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33-133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0
摘要 ( 30 )  
目的:分析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014年5月至2024年4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以及吞咽造影检查确定吞咽功能结局,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因素。结果:共纳入541例患者,脑卒中后2周,38.08%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OR=0.157,95%CI:0.047~0.526)、留置鼻胃管(OR=0.002,95%CI:0~0.016),初始洼田饮水试验4级(OR=0.004,95%CI:0~0.055)和洼田饮水试验5级(OR=0.001,95%CI:0~0.016)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预后的不利因素,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较高(OR=1.275,95%CI:1.097~1.482)是其预后的有利因素。结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预后受到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否留置鼻胃管、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初始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影响。护士应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并识别其影响因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康复结局和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陈刘慧 李雪艳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38-134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1
摘要 ( 29 )  
目的:构建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风险预测模型,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为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77例肝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2∶1分为训练集(n=318)及验证集(n=15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验证集数据及Bootstrap法校正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便利选取2024年1月—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手术史、术前慢性疼痛、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是肝切除术患者发生术后急性疼痛的危险因素。训练集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of ROC,AUC)为0.764,灵敏度为80.1%,特异度为58.6%,Bootstrap法校正模型AUC为0.765,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65.5%。训练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9.830,P=0.277。验证集AUC为0.785,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66.2%。验证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3.399,P=0.907。外部验证校正后数据集AUC为0.709,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58.7%。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7.590,P=0.47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测肝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善护理服务行动专题
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董婷婷 韩斌如 李秋萍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43-1348.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2
摘要 ( 112 )  
目的:以单元综合安全项目为依据构建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管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住院患者跌倒的系统性管理提供借鉴。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函询,形成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管理方案。采用阶梯整群随机试验设计和目的抽样法,选择2020年—2022年期间跌倒发生率高于全院平均值的护理单元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6月开始进行干预,干预前参照全院统一的跌倒管理文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后按照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管理方案实施跌倒管理。比较干预前后跌倒发生率、跌倒伤害占比,以及护士的患者安全态度、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个护理单元和158名护士,干预后跌倒发生率(0.49‰)和跌倒伤害占比(25.00%)均低于干预前(1.06‰,68.18%),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和安全文化认知水平测量值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住院患者跌倒预防循证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和跌倒伤害占比,提高护士患者安全态度和安全文化认知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注射类药物闭环管理效果研究
曾小君 刘婷婷 赵丹 时嘉韵 苏克剑 秦新南 章海芬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49-135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3
摘要 ( 28 )  
目的:构建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注射类药物闭环管理模式并评价应用效果,为患者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借鉴。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MHD患者注射类药物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便利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35例MHD患者和22名血液透析护士,将2023年5月—10月的患者作为闭环管理前组,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的患者作为闭环管理后组。比较闭环管理前后注射类药物用药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和药物未使用率、患者血红蛋白及铁蛋白达标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结果:闭环管理后药物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从2.60%(6例)降为0,注射类药物未使用率从10.73%(2 829例次)降为0;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从65.96%上升到82.13%,铁蛋白达标率从18.30%上升到31.06%;患者及护士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注射类药物闭环管理模式使MHD患者用药医嘱得以有效执行,并降低药物相关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确保用药安全;同时改善了患者贫血指标;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信小程序个案管理对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杜明卿 张琴 李兰 周大勇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54-135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4
摘要 ( 51 )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案管理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拓展妇科肿瘤术后淋巴水肿患者个案管理模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法,便利选取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0月—12月收治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术后3个月、6个月前往血管外科门诊、淋巴水肿护理门诊随访;2024年1月—3月收治的36例患者为干预组,接受由个案管理师主导的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患肢体积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得分。结果:两组各35例患者完成研究。术后3个月、6个月,干预组患肢体积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肢体积及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总分在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肢水肿改善程度、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案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妇科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张锦锦 姜虹 权月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60-136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5
摘要 ( 43 )  
目的:识别、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为提高“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1月—6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逐级编码“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决策试用和评估实验室分析模型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关系矩阵,绘制决策试用和评估实验室分析因果图。结果:编码5个核心范畴(制度层、技术层、需求层、供给层、社会层)和29个主范畴;量性识别11个“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包括5个驱动因素(服务流程与规范、护士安全保障制度、平台建设、人身安全预警技术、患者对护士信任程度)和6个核心问题因素(患者对服务安全与风险的了解程度、患者对服务质量评价反馈、护士从事意愿、护士服务态度、舆论导向、宣传力度)。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由多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不同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提升“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应从完善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关注供需双方、优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护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Meta整合
袁祎凌 李媛平 甘青文 杜易闻 郑莉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65-137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6
摘要 ( 32 )  
目的:系统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饮食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中有关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汇集性整合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提炼37个研究结果,形成7个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患者限制饮食的表现、患者在限制饮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患者对于限制饮食的自我调整过程。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科学性欠佳,且存在多种负性体验,护理人员应提高患者限制饮食行为的科学性并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挑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患者出院随访的证据总结
于雅诺 李晓波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71-137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7
摘要 ( 35 )  
目的: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患者出院随访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科学的出院随访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相关协会和指南网站、原始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患者出院随访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专家共识、指南、团体标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20日。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并汇总形成证据。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5篇、临床决策2篇、系统评价1篇。总结出随访原则、随访人员和随访对象、随访时间和频率、随访方式、随访内容、质量控制6个方面共29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患者出院随访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科学、规范、个性化制定出院随访方案提供循证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主导床旁超声筛查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林佳艺 岳雯静 裴志怡 张晓欣 张向毅 季诗明 康晓凤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77-138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8
摘要 ( 36 )  
目的:系统评价护士利用床旁肺部超声准确识别B线和胸腔积液以筛查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能力并明确其所需的规范化培训强度,为急危重症超声护理培训及监测技术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5年3月31日公开发表的护士主导的床旁肺部超声筛查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相关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847例患者。护士均接受结构化超声培训,重点培养识别B线和胸腔积液的能力。培训后护士利用床旁肺部超声识别B线筛查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合并敏感度为0.94?[95%CI(0.90,0.97)],合并特异度为0.84?[95%CI(0.79,0.88)],合并阳性似然比为7.34?[95%CI(2.12,25.4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8?[95%CI(0.03,0.19)],合并AUC值为0.968(SE=0.019),合并Kappa值为0.79?[95%CI(0.70,0.85)],合并ICC值为0.87?[95%CI(0.82,0.91)];培训后护士利用床旁肺部超声识别胸腔积液筛查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敏感度为0.88~0.98,特异度为0.73~1.00,一致性系数为0.66~0.96。结论:护士在经过培训后可以准确地获取和解释肺部超声图像,护士主导的床旁肺部超声对于心源性呼吸困难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潜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护人员参与丧亲照护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朱向伟 卢根娣 魏成侠 陈昕灏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83-138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19
摘要 ( 23 )  
目的:系统评价医护人员参与丧亲照护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更好地开展丧亲照护服务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中关于医护人员参与丧亲照护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5年2月15日,采用质性研究论文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汇集性整合法整合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60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0个新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包括对丧亲照护的认识、参与丧亲照护时经历复杂的内心体验、参与丧亲照护面临的挑战、提升丧亲照护质量的应对策略。结论:丧亲照护需要团队的协作,建立丧亲照护跨学科团队并重视医护人员参与丧亲照护时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教育与培训增强其自我效能,开发丧亲照护辅助工具以减轻其工作负担,促进丧亲照护服务的落实与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
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邓雨茜 赵丽萍 丁炎明 吴欣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89-139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0
摘要 ( 78 )  
我国专科护士发展在政策标准支持、社会需求增长、实践应用创新、高等教育推动及选拔培训强化等多因素驱动下,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仍面临人才短缺、标准缺失、岗位不足、教育与实践欠融合、发展不平衡等挑战。文章概述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分析促进与制约因素并展望发展趋势,为专科护士的高质量培养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士转岗麻醉护理岗位后的工作体验
王晴 张转运 张偌翠 庄珊珊 唐雅静 朱迪 孙玉娥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394-139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1
摘要 ( 32 )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综合医院非麻醉护理岗位的护士转岗至麻醉护理岗位的工作体验,为制定转岗护士培训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4年6月—10月,便利选取江苏省11所三级综合医院,以目的抽样法选取15名转岗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转岗初期适应困境、转岗适应策略、专业成长与自我实现以及转岗需求4个主题及10个亚主题。结论:非麻醉护理岗位的护士转岗至麻醉护理岗位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建议医疗单位关注转岗护士的真实需求,制定积极的转岗适应策略,助力护士专业成长及自我实现,以适应麻醉护理专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差错管理氛围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与护士安全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柯喻 金静芬 张玉萍 姚梅琪 华婧 张若林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00-140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2
摘要 ( 39 )  
目的:了解ICU护士安全行为现状,并探讨差错管理氛围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与ICU护士安全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护理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量表、差错管理氛围量表和护士安全行为量表,便利选取446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ICU护士安全行为总分为(52.60±5.28)分。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差错管理氛围在护士长多元领导风格与ICU护士安全行为间具有中介效应(β=0.37,P<0.05),占总效应的63.79%。结论:ICU护士安全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差错管理氛围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护士长实行多元领导风格,增强团队对差错感知的氛围,减轻护士对差错感知的压力,二者共同作用可提高ICU护士安全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康洁 张青 李保华 赵晓燕 张从想 郑美琪 尚妍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05-141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3
摘要 ( 36 )  
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并评价应用效果,为提高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成立消毒供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小组(虚拟教研室),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专科培训课程,建立专科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考核与反馈评价方案,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7月的4期培训班学员应用该培训管理体系,对培训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与追踪评价返岗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构建的消毒供应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975名学员获得专科资质,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为96.96%,学员培训回归岗位后,在论文发表、专利获批、职称晋升、参编书籍等方面获得成绩。结论:建立并实施同质化专科护士培训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消毒供应专科护士水平,为我国消毒供应护理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迁移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袁芳 徐红燕 沈校康 吕月娣 徐东娥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10-141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4
摘要 ( 20 )  
目的:构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迁移方案,验证其在精神心理专科护士院内再培养中的实践效果,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养提供理论创新与实践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函询法,基于目标驱动理论构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迁移方案,2024年1月—12月应用于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30名精神心理专科护士的院内再培养,比较该方案应用前后精神心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差异,并验证其临床实践效果。结果:实施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迁移方案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196.10±3.74 vs 182.30±6.73)和临床实践能力(58.47±1.11 vs 54.87±2.54)、咨询指导能力(30.97±5.62 vs 28.73±5.82)、护理管理能力(50.97±1.96 vs 46.77±2.82)、护理科研能力(34.23±1.22 vs 31.60±1.54)和专业发展能力(22.47±0.82 vs 21.33±1.12)5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迁移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精神心理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促进精神心理专科护理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智化护理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王喆 张玉侠 胡雁 李春雷 杨马裔 和晓凤 周天君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16-142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5
摘要 ( 26 )  
目的:构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防控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以期为ICU CLABSI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及人机界面理论为指导,对ICU CLABSI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并将其纳入平台监测内容,构建ICU CLABSI防控平台。平台于2023年7月正式应用于全国22家不同级别医院。便利选取各医院101名ICU护士,对平台可用性进行评价,同时比较平台应用前后ICU CLABSI发生率、医护人员操作行为依从率、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ICU护士对平台的可用性评价得分为(70.0±16.9)分,提示平台可用性良好。平台应用前后,ICU CLABSI患者数由10例(1.5%)下降至0例,ICU CLABSI患者数季度变化百分比为-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护人员操作行为依从率、护士满意度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 CLABSI防控平台可用性良好,有利于降低患者CLABSI发生风险,规范医护人员操作行为,提高护士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化老年综合健康评估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王撬撬 洪玉才 刘宁 徐大庆 王波 张梦瑶 林喆 曾迎春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22-142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6
摘要 ( 38 )  
目的:研发数字化老年综合健康评估(Digital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DCGA)系统,探索其在养老院老年人健康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为个性化健康干预提供支持。方法:依据国家《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和国际老年综合评估框架研发DCGA系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7月—10月入住杭州市某养老院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DCGA系统对其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及衰弱状态等进行评估。对比系统评估与人工评估的效率及一致性。结果:DCGA系统有全流程信息管理(长者列表模块)、动态化更新长者档案(长者档案模块)、多维度健康评估(长者评估模块)、智能报告与决策支持(长者报告模块)4大核心功能。采用该系统完成了196例老年人的健康评估,评估发现95.9%的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依赖,75.0%的老年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57.6%的老年人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状态。采用DCGA系统与人工评估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2分钟和45分钟,两种评估方法在能力等级划分结果判定上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为0.86)。结论:DCGA系统实现了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其标准化的评估流程和数据可视化功能,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有效工具支持,具有良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健康技术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中的研究进展
刘硕 赵军燕 乔远静 祝瑶瑶 于跃海 裴浩 朱清阳 王玉婷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26-143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7
摘要 ( 27 )  
探讨数字健康技术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中的应用现状,综述其应用形式以及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选择、减轻患者置管术中不适、尖端定位、健康教育、并发症监测及管理、置入后定期维护、操作培训等场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留置及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营养预康复在癌症恶病质患者术前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祎兰 黄晓霞 唐佳迎 高梦珂 封秀琴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31-143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8
摘要 ( 35 )  
恶病质是癌症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营养预康复是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出的术前管理新策略,可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对癌症恶病质患者营养预康复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营养预康复在癌症恶病质患者中的实施、不同阶段癌症恶病质患者营养预康复对患者术后的影响、现存问题及未来挑战,以期为制定癌症患者营养预康复策略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瞬时干预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陈举凤 朱姝欣 赵孙安婕 陈昱希 陶佩亚 韩国虎 王濯
中国护理管理. 2025 (9):  1434-144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5.09.029
摘要 ( 55 )  
目的:对生态瞬时干预(Ecological Momentary Intervention,EMI)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优化EMI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范围综述报告框架,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5年2月28日。结果:纳入20篇文献,EMI干预载体多为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干预类别多为简单和交互EMI。瞬时评估内容为行为数据和情境变量;触发规则包含用户启动、固定时间、随机时间和决策规则;干预内容由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组成,呈现方式包括视觉反馈、触觉反馈和激励信息等;干预结局包含近期结局和远期结局。EMI在癌症、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广泛,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已得到初步证实,体力活动提升量为29~220 min/周、步数为297.7~1 920步/天、久坐时间减少21~262.2 min/天;干预参与度为33%~100%。结论:EMI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体力活动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升体力活动、增加步数、减少久坐时间,但干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5
Vol.25
No.8 
2025-08-15
pp.1121-1280
No.7
2025-07-15
pp.961-1120
No.6
2025-06-15
pp.0-960
No.5
2025-05-15
pp.641-800
No.4
2025-04-15
pp.481-640
No.3
2025-03-15
pp.321-480
No.2
2025-02-15
pp.161-320
No.1
2025-01-15
pp.1-160
2024
Vol.24
No.12 
2024-12-15
pp.1761-1928
No.11
2024-11-15
pp.1601-1760
No.10
2024-10-15
pp.1441-1600
No.9
2024-09-15
pp.1281-1440
No.8
2024-08-15
pp.1121-1280
No.7
2024-07-15
pp.961-1120
No.6
2024-06-15
pp.801-960
No.5
2024-05-15
pp.641-800
No.4
2024-04-15
pp.0-640
No.3
2024-03-15
pp.321-480
No.2
2024-02-15
pp.0-320
No.1
2024-01-15
pp.0-160
2023
Vol.23
No.12 
2023-12-15
pp.1761-1836
No.11
2023-11-15
pp.1601-1760
No.10
2023-10-15
pp.1441-1600
No.9
2023-09-15
pp.1281-1440
No.8
2023-08-15
pp.1121-1280
No.7
2023-07-15
pp.961-1120
No.6
2023-06-15
pp.801-960
No.5
2023-05-15
pp.641-800
No.4
2023-04-15
pp.481-640
No.3
2023-03-15
pp.321-480
No.2
2023-02-15
pp.161-320
No.1
2023-01-15
pp.1-160
2022
Vol.22
No.12 
2022-12-15
pp.1761-1918
No.11
2022-11-15
pp.1601-1760
No.10
2022-10-15
pp.1441-1600
No.9
2022-09-15
pp.1281-1440
No.8
2022-08-15
pp.1121-1280
No.7
2022-07-15
pp.961-1120
No.6
2022-06-15
pp.801-960
No.5
2022-05-15
pp.641-800
No.4
2022-04-15
pp.481-640
No.3
2022-03-15
pp.321-480
No.2
2022-02-15
pp.161-320
No.1
2022-01-15
pp.1-160
2021
Vol.21
No.12 
2021-12-15
pp.1761-1918
No.11
2021-11-15
pp.1601-1760
No.10
2021-10-15
pp.1441-1600
No.9
2021-09-15
pp.1281-1440
No.8
2021-08-15
pp.1121-1280
No.7
2021-07-15
pp.961-1120
No.6
2021-06-15
pp.801-960
No.5
2021-05-15
pp.641-800
No.4
2021-04-15
pp.481-640
No.3
2021-03-15
pp.321-480
No.2
2021-02-15
pp.161-320
No.1
2021-01-15
pp.1-160
2020
Vol.20
No.12 
2020-12-15
pp.1761-1918
No.11
2020-11-15
pp.1601-1760
No.10
2020-10-15
pp.1441-1600
No.9
2020-09-15
pp.1281-1440
No.8
2020-08-15
pp.1121-1280
No.7
2020-07-15
pp.961-1120
No.6
2020-06-15
pp.801-960
No.5
2020-05-15
pp.641-800
No.4
2020-04-15
pp.481-640
No.3
2020-03-15
pp.321-480
No.2
2020-02-15
pp.161-320
No.1
2020-01-15
pp.1-160
2019
Vol.19
No.12 
2019-12-15
pp.1761-1849
No.11
2019-11-15
pp.1601-1760
No.10
2019-10-15
pp.1441-1600
No.9
2019-09-15
pp.1281-1440
No.8
2019-08-15
pp.1121-1280
No.7
2019-07-15
pp.1000-1120
No.6
2019-06-15
pp.801-960
No.5
2019-05-15
pp.641-800
No.4
2019-04-15
pp.481-640
No.3
2019-03-15
pp.321-480
No.2
2019-02-15
pp.161-320
No.1
2019-01-15
pp.1-160
2018
Vol.18
No.7 
2019-01-07
pp.1004-1008
No.8
2019-01-07
pp.1-1152
No.9
2019-01-07
pp.1-1296
No.10
2019-01-07
pp.1-1440
No.11
2019-01-07
pp.1-1584
No.12
2019-01-07
pp.1-1726
No.6
2018-06-25
pp.721-0
No.5
2018-05-25
pp.
No.4
2018-04-25
pp.
No.3
2018-03-25
pp.
No.2
2018-02-15
pp.145-288
No.1
2018-01-15
pp.144-0
2017
Vol.17
No.12 
2017-12-25
pp.
No.11
2017-11-25
pp.
No.10
2017-10-25
pp.
No.9
2017-09-25
pp.
No.8
2017-08-25
pp.
No.7
2017-07-25
pp.
No.6
2017-06-25
pp.
No.5
2017-05-25
pp.
No.4
2017-04-25
pp.
No.3
2017-03-25
pp.
No.2
2017-02-25
pp.
No.1
2017-01-25
pp.
2016
Vol.16
No.12 
2016-12-25
pp.
No.11
2016-11-25
pp.
No.10
2016-10-25
pp.
No.9
2016-09-25
pp.
No.8
2016-08-25
pp.
No.7
2016-07-25
pp.
No.6
2016-06-25
pp.
No.5
2016-05-25
pp.
No.4
2016-04-25
pp.
No.3
2016-03-25
pp.
No.2
2016-02-25
pp.
No.1
2016-01-25
pp.
2015
Vol.15
No.12 
2015-12-25
pp.
No.11
2015-11-25
pp.
No.10
2015-10-25
pp.
No.9
2015-09-25
pp.
No.8
2015-08-25
pp.
No.7
2015-07-25
pp.
No.6
2015-06-25
pp.
No.5
2015-05-25
pp.
No.4
2015-04-25
pp.
No.3
2015-03-25
pp.
No.2
2015-02-25
pp.
No.1
2015-01-25
pp.
2014
Vol.14
No.12 
2014-12-25
pp.
No.11
2014-11-25
pp.
No.10
2014-10-25
pp.
No.9
2014-09-25
pp.
No.8
2014-08-25
pp.
No.7
2014-07-25
pp.
No.6
2014-06-25
pp.
No.5
2014-05-25
pp.
No.4
2014-04-25
pp.
No.3
2014-03-25
pp.
No.2
2014-02-25
pp.
No.1
2014-01-25
pp.
2013
Vol.13
No.12 
2013-12-25
pp.
No.11
2013-11-25
pp.
No.10
2013-10-25
pp.
No.9
2013-09-25
pp.
No.8
2013-08-25
pp.
No.7
2013-07-25
pp.
No.6
2013-06-25
pp.
No.5
2013-05-25
pp.
No.4
2013-04-25
pp.
No.3
2013-03-25
pp.
No.2
2013-02-25
pp.
No.1
2013-01-25
pp.
2012
Vol.12
No.12 
2012-12-25
pp.
No.11
2012-11-25
pp.
No.10
2012-10-25
pp.
No.9
2012-09-25
pp.
No.8
2012-08-25
pp.
No.7
2012-07-25
pp.
No.6
2012-06-25
pp.
No.5
2012-05-25
pp.
No.4
2012-04-25
pp.
No.3
2012-03-25
pp.
No.2
2012-02-25
pp.
No.1
2012-01-25
pp.
2011
Vol.11
No.12 
2011-12-25
pp.
No.11
2011-11-25
pp.
No.10
2011-10-25
pp.
No.9
2011-09-25
pp.
No.8
2011-08-25
pp.
No.7
2011-07-25
pp.
No.6
2011-06-25
pp.
No.5
2011-05-25
pp.
No.4
2011-04-25
pp.
No.3
2011-03-25
pp.
No.2
2011-02-25
pp.
No.1
2011-01-25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