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理事单位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中国数字医学》融媒体平台
目录列表
2018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特别策划·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
编者按
特别策划顾问:张敏
. 2018 (2):  1-145. 
摘要 ( 350 )  
医护人员良好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行为是对促进全民健康和劳动者健康的最有力保障。2008年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发布,是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本刊曾在特别策划栏目中进行专题报道。标准发布10年来,在标准第一起草人张敏教授等人的倡导和努力下,多学科、多部门的国家专业研究、宣传团队和网络逐步建立起来,在护理、感控、职业卫生等不同专业领域中进行标准的宣传,医院也逐步建立系统性职业病防治体系,倡导和实践HealthWISE,研究推动医院建立职业卫生自律模式。2017年10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0年来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取得了快速发展,不仅造福广大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应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张敏教授在2017年1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球卫生人力资源论坛上,做了“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改善: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HealthWISE工具自主实施”和“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专题报告。本栏目对目前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与实践进展进行报道,选取了几家不同类型试点医院,在此交流实践经验,供更多医院借鉴,探讨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院系统性职业卫生防护自律模式:保护医护人员健康的倡导与实践
张敏 徐李卉 刘拓 杜燮祎 李祈 陈亮 石春兰
. 2018 (2):  145-14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1
摘要 ( 658 )   PDF(2559KB) ( 310 )  
本文概述了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发展的三个阶段,医院系统性职业卫生防护自律模式的核心内涵、取得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后,从积极融入国内和国际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两个平台层面,提示医院如何采取系统性方法开展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使医护人员、患者和公众受益,在国内、国际发挥引领作用,为更多医院主动采取系统性方法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提供示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滋病高发地区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建设
吴锋耀 董文逸 韦彩云 刘冬梅 谢周华
. 2018 (2):  150-15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2
摘要 ( 562 )   PDF(2522KB) ( 306 )  
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构建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组织、保障机制,实施防范措施,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人文关怀等,探讨艾滋病职业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规范报告和处理流程,提供保障服务,提高从事艾滋病治疗的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及暴露后应急防范与处理能力,有效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实践
张水军 张红飞 孙利谦 李俊艳 杨阳 刘盛楠 李福琴
. 2018 (2):  154-158.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3
摘要 ( 499 )   PDF(2573KB) ( 298 )  
建立完善的职业接触防护体系,开展职业安全防护专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是医疗机构做好职业接触防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大型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接触防护实践可以为医疗机构职业接触防护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管理应用于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实践
汪莉 李建民 甘泳江 李若琳 黄文伶 莫小云 罗倩 韩菲 黄婷
. 2018 (2):  158-16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4
摘要 ( 530 )   PDF(2759KB) ( 265 )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问题日益突出,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其生命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是将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本文旨在介绍此模式应用于医护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感染控制、职业性肌肉骨骼有害因素与工效学解决方法、应对工作场所发生暴力的成效,并对其展开思考与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ealthWISE行动手册在医疗机构的应用
邹艳辉 胡依娜 向桂萍 徐湘冰 李红艳 喻新华
. 2018 (2):  162-16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5
摘要 ( 541 )   PDF(2513KB) ( 331 )  
《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行动手册》(HealthWISE) 是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发的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条件的技术工具,本文介绍该工具在医疗机构的实践过程及其经验,通过HealthWISE 检查表进行医院风险评估,确认医疗机构工作场所改善工作条件需要改进的关键点及其措施的有效性,为医疗机构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条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访谈
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新时代护理队伍——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杨辉
李婷婷
. 2018 (2):  167-16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6
摘要 ( 828 )   PDF(1912KB) ( 195 )  
晋山汾水,钟灵毓秀。在山西太原美丽的迎泽湖畔,坐落着一所威严圣洁的医学殿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山医大一院”)。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到如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山医大一院在医疗保健、护理服务、临床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是山西省内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最多的医院。山医大一院副院长兼护理部主任杨辉,是山西省至今为止唯一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护理专家,也是第46 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辉副院长作为山西省第一批护理硕士生导师,第一位护理博士生导师,十分注重对于护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其同时兼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教研室主任。本刊近期特针对护理队伍人才培养问题,对杨辉副院长进行了采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用药环境对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
于奚 林平 吕冬梅 高学琴 刘芙蓉
. 2018 (2):  169-17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7
摘要 ( 795 )   PDF(3754KB) ( 275 )  
目的:分析用药环境与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为护士安全用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对哈尔滨市5 所三级甲等医院1 012 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检出率为74.3%,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量表总分中位数为8 分(得分率为8.0%),护士用药环境感知量表总分为(134.96±16.28) 分(得分率84.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士自身、用药相关人员、制度及监管、职称是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总体变异的26.9%。结论: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现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护理管理者应积极改善护士用药环境,以减少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团体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病耻感感知的影响
曹燕
. 2018 (2):  175-178.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8
摘要 ( 468 )   PDF(2375KB) ( 271 )  
目的:分析基于社会支持模式的团体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病耻感感知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75) 实施常规团体教育,干预组(n=75) 实施以社会支持为指导的团体教育,比较两组一级亲属病耻感水平。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一级亲属病耻感(28.14±4.72) 低于对照组(30.63±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04)。结论:基于社会支持模式的团体教育能够有效降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病耻感感知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
原曼 尹安春 梁战华 刘启贵 张秀杰 周丹
. 2018 (2):  179-18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09
摘要 ( 530 )   PDF(2877KB) ( 259 )  
目的:研究基于信息- 动机- 行为技巧(IMB) 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 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分别在入组时,干预2 周、1 个月和3 个月时测评患者的服药信念、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且实验组患者在干预后三个时间点的服药信念、自我效能、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基于IMB 模型的个体化用药管理方案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服药信念和自我效能,进而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分类的研究
杨贝贝 郑战战 吴圣佳 忻笑 李贤华
. 2018 (2):  185-19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0
摘要 ( 526 )   PDF(3533KB) ( 168 )  
目的:分析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症状群。方法: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中心衰症状相关条目对236 例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躯体症状群和情绪症状两大症状群,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是0.826 和0.832。经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 H 秩和检验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居住地、工作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史、规律运动情况、病因、病程、CCI、NYHA 分级及用药情况的患者,其躯体症状群严重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居住情况、规律运动情况、BMI、病因、病程、CCI、NYHA 分级及用药情况的患者,其情绪症状群严重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安全评估工具的研制
毛惠娜 张尹红 李菀丹 姜雯频 陈土珍
. 2018 (2):  191-19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1
摘要 ( 619 )   PDF(2863KB) ( 253 )  
目的:研制适用于评价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导管安全性的量化工具。方法:以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为指导,采取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和面对面患者访谈研究法,确认患者携PICC管居家期间发生并发症的主观感受,最终确定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评估工具。结果:3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9%、100.0%与94.4%,专家权威系数为0.89,成年患者留置PICC居家自我感受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3,包括疼痛、皮肤改变、局部渗血、导管移位、手臂肿胀、活动受限、导管破损、主观症状、体温异常9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0,Kendall协调系数(W)显著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结果可靠、准确,所研制的评估工具可实现居家与住院之间PICC导管的无缝链接观察,可作为居家留置PICC成年患者的评估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电刀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
王丽霞 魏永婷 张宝堂 雷隽 吴秀红
. 2018 (2):  196-20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2
摘要 ( 564 )   PDF(3743KB) ( 227 )  
目的:分析高频电刀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M 2.5粉尘测试仪通过对98台开放手术进行研究,对术前、距切割处2 cm、距切割处30 cm、距切割处150 cm及停止使用电刀10 min后的PM 2.5及颗粒物数值进行采集并分析。结果:术前、距切割处2 cm、距切割处30 cm、距切割处150 cm的水平及停止使用电刀10 min后PM 2.5中位数分别为16.45 μg/m3、201.73 μg/m3、115.20 μg/m3、25.52 μg/m3、9.18 μg/m3,颗粒物中位数分别为1 289.00个/m3、17 906.00个/m3、8 854.00个/m3、2 896.00个/m3、929.00个/m3;不同患者BMI类型、是否负压吸引、手术室是否封闭、不同切割组织类型对使用电刀后的手术室空气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高频电刀烟雾是手术室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手术人员的烟雾职业暴露,保障临床手术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轶 王志稳 武杰 张立新 卢? 郑艳 谢博瑞
. 2018 (2):  201-20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3
摘要 ( 567 )   PDF(3174KB) ( 256 )  
目的:调查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感,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生涯成功量表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15所三级医院1 510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职业生涯成功感总均分为(3.17±0.69)分,其中职业满意度(3.23±0.79)分、组织内竞争力(3.18±0.85)分、组织外竞争力(3.07±0.87)分。月收入满意、符合工作岗位意愿、参加学术会议、未参与院校理论教学、在临床科室工作、主持继续教育项目、发表SCI论文、担任教学职务、国外进修学习及博士学历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感得分较高,能解释总变异的26.6%。结论:硕士及以上学历护士的职业生涯成功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管理者应安排符合护士岗位意愿及培养目标的个性化岗位及内容,提高其职业生涯成功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詹梦梅 王建宁 周松 黄秋霞 李立群
. 2018 (2):  206-21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4
摘要 ( 544 )   PDF(4123KB) ( 205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间歇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ISSD)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ISSD对ICU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包括2篇中文,7篇英文,共有1 225例研究对象。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ISSD能明显降低ICU患者VAP发病率,包括早发性和晚发性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但对病死率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ISSD对VAP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对于降低病死率效果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练型领导感知评价量表的汉化和信度效度检验
敖博 郎玉玲 林英
. 2018 (2):  213-21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5
摘要 ( 755 )   PDF(3449KB) ( 204 )  
目的:对教练型领导感知评价量表(Coaching Leadership Perception Assessment Scale,CLPAS)进行翻译和信度、效度检测,构建适合测评我国临床护士长教练型领导行为的有效工具。方法:经准备、翻译、文化调试、性能评价后最终形成中文版的CLPAS。以124名临床护士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CLPAS对其进行调查,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版CLPAS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0.874。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形成“沟通”“给予并接受反馈”“授权并施加影响力”“支持团队实现组织目标”4个维度,共20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71%。中文版CLPAS的内容效度(CVI)为0.98,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514~0.711,各维度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6~0.870,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文版CLPAS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测量临床护士长教练型领导行为的评估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
DMAIC管理模式在提升儿科专科护士培训教学质量中的应用
肖娜 石绍南 谢鑑辉 朱丽辉 刘珧
. 2018 (2):  218-22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6
摘要 ( 515 )   PDF(3123KB) ( 314 )  
目的:探索儿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和经验,以供其他专科护士培训借鉴。方法:将六西格玛DMAIC管理模式运用于儿科专科护士培训班,并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立了基于DMAIC管理模式的培训模式,学员的核心能力、知识和技能等均得到显著提升。结论:系统规范的DMAIC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儿科专科护士的教学质量,符合现代儿科护理发展趋势,应不断改进并优化培训流程,进一步提高儿科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教育
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试的测量学评价
张泉慧 张颖 王钢
. 2018 (2):  223-22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7
摘要 ( 499 )   PDF(3655KB) ( 222 )  
目的:评价2016年助产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实践技能考试的效果。方法:根据经典测验理论重点分析考试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及考站内容相关性。结果:本次考核实践技能考试平均成绩为(72.48±8.72)分;考核总体难度为0.691,区分度为0.291,信度为0.582,均在测量学可接受的范围。考核内容效度指标(CVR)为0.90,结构效度的因素分析结果为3个维度,符合考试理论构想。各考站中第1站与第6站、第2站与第5站间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其余各考站成绩无明显相关性,说明考站内容互相独立,与考试设计符合。结论:本次考核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准确地评价助产士规范化培训考核的效果,对临床实践和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质量
骨科专科护理环节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与效果
黄天雯 肖萍 张伟玲 陈晓玲 黎小霞 戴巧艳 成守珍 罗佳卉
. 2018 (2):  228-23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8
摘要 ( 615 )   PDF(2473KB) ( 308 )  
我科完善、改进了系列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包括修订完善相关制度、常规、标准和流程,反复培训,过关考核;制定骨科疾病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设立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并评价效果,加强现场管理,规范干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预防骨科专科并发症发生的护理干预指标合格率,有效降低专科并发症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格林模式提高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实践
陈肖敏 付丽萍 叶美珍 朱薇 裘丹英 冯霞
. 2018 (2):  232-23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19
摘要 ( 566 )   PDF(2820KB) ( 206 )  
目的:促进医院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提高,以提升疼痛管理质量。方法:以格林模式为指导,分析影响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各因素的形成。结果:新入院患者的疼痛评估记录规范率提高;疼痛≥4分患者的干预率及再评估规范率提高;疼痛≥4分患者的疼痛评估符合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格林模式为指导有助于促进疼痛评估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疼痛管理质量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科管理
在抑郁症患者康复管理中应用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施忠英 王丽霞 孔庆芳 顾艳虹 刘亚倩 洪武
. 2018 (2):  236-24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0
摘要 ( 513 )   PDF(2777KB) ( 219 )  
目的:分析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心境障碍科出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出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在出院时、出院后2月、4月、6月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及生存质量量表中躯体健康、心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持型自我管理模式有助于稳定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改善其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后患者尿潴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宋阳阳 颜美琼 赵俭 丁淳 宋丹 朱渊
. 2018 (2):  241-24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1
摘要 ( 585 )   PDF(2024KB) ( 319 )  
术后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会引起膀胱功能障碍和尿路感染等,早期准确地识别高危患者是预防尿潴留发生的关键。本文回顾国内外目前的尿潴留风险评估研究进展,旨在为潜在高风险患者的识别与前瞻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干预研究进展
特日格勒 姜振英 曹楠 刘启贵
. 2018 (2):  245-248.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2
摘要 ( 395 )   PDF(2049KB) ( 45 )  
本文综述了自我感受负担的概念,慢性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跨理论模型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段宏为 王筱筱 林航 王爱红
. 2018 (2):  249-25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3
摘要 ( 530 )   PDF(2178KB) ( 349 )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跨理论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受到广泛关注,现就跨理论模型的内涵和理论框架以及在国内外脑卒中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滴行动专题
编者按
. 2018 (2):  252-253. 
摘要 ( 275 )  
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科研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护士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为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提高临床护士科研水平,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百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临床护理改革与创新能力提高培训项目(水滴行动)”第三期培训已顺利完成。来自全国数十家医院的学员已经在临床工作中顺利实施科研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栏目刊登部分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的获奖论文,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CU护士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的知信行调查
莫苗苗 张小培 叶日春 陈娇 林满秋 朱丽红 王金林 张雅琴 刘文硕 魏琳
. 2018 (2):  253-25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4
摘要 ( 637 )   PDF(4594KB) ( 252 )  
目的:调查ICU护士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的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实践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52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护士疼痛、躁动和谵妄知识问卷、态度问卷和行为问卷。结果:ICU护士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的知识得分为(28.67±8.00)分,态度得分为(40.10±5.59)分,行为得分为(27.15±9.22)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ICU护士实践行为的因素有:知识得分、医院级别和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可解释总体变异的14.6%。结论:ICU护士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知识相对不足,态度较为积极,实践行为亟待加强,提示管理者需要加强ICU护士相关培训,尤其是谵妄评估、每日唤醒实践、减少保护性约束和维持正常昼夜节律等方面,以提高其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的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临床警报认知及警报疲劳程度调查
殷欣 朱光影 于姗姗 毕家驷 李虹彦
. 2018 (2):  260-26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5
摘要 ( 638 )   PDF(3923KB) ( 275 )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临床警报的认知和疲劳现状,并识别警报管理中的障碍及目前的管理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622名护士警报疲劳的认知现状、疲劳程度、警报管理障碍及警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对临床警报认知程度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工作人员对报警敏感,反应迅速”;护士警报疲劳程度总得分为(19.50±6.40)分,其中焦虑和精神压力疲劳程度得分最高;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护士疲劳程度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改善警报现状中所面临困难的前三位依次是“频繁的错误报警使护士对警报的关注和应对降低”“对于报警优先级的理解的困难”“当警报发生时能够及时听到警报的困难”。结论:护士对临床警报的认知呈正向积极态度,护士在精神心理方面的疲劳程度较躯体疲劳程度更为严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护士警报疲劳程度存在差异。临床错误报警是干扰护士对警报应对的主要障碍,临床对警报管理的应对不足,未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及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警报危害,保障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与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提高早产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
郑华蓉 蔡燕 周红 蒋林 黄详智
. 2018 (2):  264-26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6
摘要 ( 487 )   PDF(2101KB) ( 240 )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对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即组建程序化干预团队,规范宣教建档,早期泌乳干预,PDCA法维持泌乳,早期皮肤接触及口腔运动干预,哺乳技巧指导及出院后程序化护理干预等。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早产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及生长发育达标率明显提升。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提升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院内外母乳喂养率,促进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心理干预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顾者抑郁症状中的实践
王姝亚 金丽芬 白志仙 刘凯 高娟 吴婷婷
. 2018 (2):  268-27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7
摘要 ( 506 )   PDF(2690KB) ( 226 )  
目的:分析系统心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照顾者抑郁症状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既往在我院就诊并符合AD诊断标准的患者照顾者80例进行SCL-90、SDS、LES、HADM 4个量表评估,通过3次筛选,将有抑郁症的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对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治疗,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SCL-90、SDS、LES、HADM 4个量表的测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的SCL-90、SDS、LES、HAD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顾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其抑郁症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应该延伸至社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期离床活动对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郭淑娟 王春秀 蔡颂娟 郑丹 冯芳 覃芹丹 李芬 杨翠容
. 2018 (2):  272-27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8
摘要 ( 582 )   PDF(3220KB) ( 372 )  
目的:分析早期离床活动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防范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小组,对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实施术后1天离床活动与训练,比较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施早期离床活动后,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便秘、假体脱位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DVT、便秘的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15天、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离床活动,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专案改善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
郭桂丽 韩斌如 董婷婷
. 2018 (2):  278-28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29
摘要 ( 646 )   PDF(2513KB) ( 259 )  
目的:针对跌倒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相关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跌倒不良事件46例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得出护士评估不准确、健康教育不到位、巡视不到位、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等为主要原因,进行降低跌倒发生率的专案改善;通过成立跌倒专案改善小组,培训护士跌倒评估的方法,制定健康教育手册,规范5p巡视模式,使用移动标识和预防跌倒知情同意书,并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保证措施的有效性。结果:2016年全年发生29例跌倒,发生率为0.58‰,较2015年显著下降(P<0.05),重度损伤发生率从43.5%降低到10.3%(P<0.01)。结论:通过对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使用专案改善方法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减轻了患者伤害程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所致皮肤毒性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
郭小璐 陈凤珍 张晓菊 陆箴琦
. 2018 (2):  282-28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8.02.030
摘要 ( 654 )   PDF(3382KB) ( 174 )  
目的: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所致皮肤毒性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在皮肤毒性症状管理中证据应用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皮肤毒性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的标准程序,获取JBI在线临床治疗及护理证据网络(COnNECT+)数据库中现有的相关最佳实践证据,制定相应审查标准。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病历收集数据。结果:第2轮审查中5条审查指标已达到100.00%,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得分从(25.18±17.29)分降低至(7.59±6.79)分(P=0.001)。结论:EGFRIs所致的皮肤毒性症状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能够规范护士的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视角
ICU小组长交接班基本信息文档设计:一项小组研究
Amy J. Spooner Leanne M. Aitken Amanda Corley Wendy Chaboyer
. 2018 (2):  288-288. 
摘要 ( 654 )   PDF(1634KB) ( 135 )  
背景:尽管对有系统结构的交接班文档(用于引导有效交接班)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针对ICU交接班的交班指导工具却是有限的。目的: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帮助ICU小组长收集患者的主要病情项目,更有效地进行班次之间的交接。方法:研究设在澳洲的一个有21张床位的危重病房内/外科ICU。参加人员为参与交接班的高资历护士。参与小组采用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NGT)选择并且排序需要收集患者主要病情资料的重要性。接班的护士从前一班护士组长的交班内容中选择哪些项目应该包含在基本病情资料中。选择结果以出现频率和百分率作总结。结果:参与研究的三个小组由17位高资历护士组成。参与人员一致同意ISBAR(识别-基本情况-背景-检查分柝-建议)是指导临床交接班的一项有效的应用工具。经筛选应该包含在基本资料组成的项目(至少65%同意)包括识别(姓名、年龄、ICU住院天数)、基本情况(诊断、手术名称)、现状背景(主要病症)、主要病症的治疗措施、建议(下一班对患者的治疗和观察计划及跟进措施)。总的来说,检查项目中选出的67项中有30项(45%)被认为应该包含为基本资料的组成部分,具体到对身体特定系统的观察和治疗。其他和ISBAR没有关联的项目,例如ICU收住入院、工作人员和技术能力配置、手术病例等,以及患者病情(感染状态、感染部位、濒死计划)都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其他增加的项目并应包含在交接班的内容仅在与患者病情有关时讨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专为ICU设计的ISBAR能够帮助ICU小组长有效收集患者病情资料,更有效地进行交接班,并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计划得以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