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理事单位

更多...

新媒体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中国数字医学》融媒体平台
目录列表
2017年, 第1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7-11-25
特别策划·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
编者按
特别策划顾问: 马玉芬,硕士生导师,主任护师,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总护士长,中华护理学会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护理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 2017 (11):  1-1441. 
摘要 ( 408 )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及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VTE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0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将住院患者VTE发生率纳入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中。由此可见,构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护士作为VTE防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成员,通过早期预警及积极有效的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因此,需要提升护士对患者VTE的预防及专科护理能力。本期特别策划邀请到相关领域的护理专家,探讨患者VTE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实践,VTE风险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肺栓塞风险评估与预防,分析我国临床VTE预防护理现状及VTE物理预防研究进展,以期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借鉴与参考,规范临床VTE护理行为,实现对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全方位管理,共同推动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专科的快速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实践
马玉芬 邓海波 陆欣欣 杨旭 徐园 陈亚萍 王晓杰 佟冰渡 郭一峰 吴欣娟
. 2017 (11):  1441-144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1
摘要 ( 880 )   PDF(2634KB) ( 302 )  
目的:建立并实践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医院护理部VTE专科护理小组,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实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获得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并临床实践,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后,临床护士VTE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近三年管理VTE患者数量成明显上升趋势,结合信息系统,识别VTE高危科室,开展进一步护理。结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实践对提升护士VTE护理能力、改善VTE患者疾病管理现状、推动VTE专科护士培养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项目管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中的效果研究
宁宁 李佩芳 屈俊宏 张月儿 陈佳丽 朱红彦 曾建成
. 2017 (11):  1445-145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2
摘要 ( 590 )   PDF(3815KB) ( 299 )  
目的:分析项目管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的效果。方法:采取历史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整群抽样,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的13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8-12月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3-7月的7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栓防控措施,观察组实施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方案。对比两组的血栓发生率、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满意度以及医护合作态度、感受。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住院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方案实施后,医护人员的医护合作态度及医护合作程度略高于实施前,但实施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血管通路项目管理对脊柱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有利于降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加强医护合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用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中的应用
丁炎明 李晶 刘飞 郭红艳 王琤
. 2017 (11):  1451-145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3
摘要 ( 794 )   PDF(3046KB) ( 258 )  
本文综述了常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工具Wells、Autar、Caprini、Padua、RAPT和Geneva的临床应用情况,主要比较了这6种不同的风险评估工具的适用人群、评估效果和指南推荐情况,以期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汪晖 方汉萍 刘洪娟 蔡纯 刘娟
. 2017 (11):  1458-146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4
摘要 ( 991 )   PDF(2146KB) ( 539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而梯度压力弹力袜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为安全且经济的方式。本文通过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对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护理问题和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梯度压力弹力袜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手术科室与手术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现状的比较研究
邓海波 王晓杰 陈亚萍 徐园 丁炎明 汪晖 李卡 石丽 陆欣欣 佟冰渡 马玉芬
. 2017 (11):  1464-146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5
摘要 ( 582 )   PDF(3112KB) ( 261 )  
目的:通过国内多中心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三级甲等医院非手术科室与手术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现状,为国内医院全面开展临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在2015年中华护理学会外科护理学术研讨会上对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 278名护士,其中手术科室护士3 062名,非手术科室护士2 21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手术科室的规范化静脉血栓预防流程及VTE风险评估的开展明显优于非手术科室,P值分别为0.042、0.046。手术科室护士的VTE总体知识水平高于非手术科室护士,P=0.001。目前仍缺乏全国同质化的VTE规范预防护理流程。结论:目前国内亟待建立VTE预防护理共识,全面、快速推进临床VTE预防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同质化进程,同时提高临床护士的VTE防治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住院患者肺栓塞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研究
王薇 柳清霞 姚琳
. 2017 (11):  1468-147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6
摘要 ( 681 )   PDF(2426KB) ( 216 )  
目的:将肺栓塞预防策略应用于临床,分析住院患者肺栓塞风险评估情况和肺栓塞预防效果,为规范肺栓塞护理防治标准,降低肺栓塞患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住院患者实行肺栓塞预防策略,应用不同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表及分层预防措施,记录和比较应用该策略前后住院患者肺栓塞患病及发病情况等信息。结果:肺栓塞入院确诊率提高,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最优阶段评估率达77.50%,分科评估结果显示内科肺栓塞高危人群较少、外科肺栓塞高危人群较多;针对性预防措施使用率为22.71%;与同期未使用物理预防患者相比,物理预防患者肺栓塞患病率较低。结论:护士能够基本完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筛查识别高危肺栓塞人群,但针对性预防措施使用情况较差,建议通过培训教育、加强质量控制、调整资源配置以改善患者风险评估和预防肺栓塞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焦点透视
大咖谈养老——多方助力养老事业发展
黄石松 黄鹏 孙洁 陶庆华 左美云 李海丽
. 2017 (11):  1472-147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7
摘要 ( 435 )   PDF(2427KB) ( 332 )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五大显著特点:一是老龄人口的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在增速和数量上均为全球第一。二是在群体结构方面,需要特别照顾的“失能、高龄、三无、空巢”四类人群绝对量很大,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突破1亿人。三是在城乡分布方面,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约60%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四是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多样化和居住离散化,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传统养老模式难以为继。户均规模3.1人, 1对夫妻照顾4个老年人的局面已成常态。五是“未富先老”与“未富先骄”并存,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独生和少子化的家庭生态导致了“未富先骄”。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发展老龄事业任重道远。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调研组于2016年完成的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发展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指出“在国家发展养老服务业中,应当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并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同时,还迫切需要理性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独立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2017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强调“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关键在于科学界定政府、家庭、市场三者在体系中的职能边界,发挥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的协同作用,重点保障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权益。”可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社会各界都在聚焦养老问题。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是一家专业为老助老的社会公益组织,一直致力于促进中国养老产业和养老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期焦点透视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常委、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刘均娥教授的指导下,特邀请了北京老龄居养老产业促进中心专家,从多个角度探讨养老的若干问题,旨在为广大读者开拓思路,推动符合我国民情与国情的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栏目顾问:刘均娥 栏目主持:贺欣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透析中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尹丽霞 胡晓艳 张海林 张永萍 董志娟
. 2017 (11):  1478-148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8
摘要 ( 1237 )   PDF(2337KB) ( 474 )  
目的:研究透析中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5)。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智能运动车进行每周3次透析中个性化的渐进式运动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12周前后透析充分性和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实验组的KT/V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中运动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养老机构工作真实体验的研究
王晴晴 王妍 徐永芳 孙似锦 黄达 王燕
. 2017 (11):  1482-148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09
摘要 ( 886 )   PDF(2010KB) ( 237 )  
目的:了解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养老机构就业后的工作状况和心理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深入访谈法,对9名老年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与提炼。结果:本研究共分析出4个主题:养老机构工作的压力来源;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度较低;人际关系复杂;继续学习、深造机会少。结论: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值得关注,毕业生选择养老机构工作的原因复杂,工作压力较大,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的匹配度较低,人际交往中存在诸多问题等。可通过改变教学与管理方式、加强学习培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方法,来减轻其工作压力,改善不良情绪,促进养老机构工作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尤朝霞 安如林
. 2017 (11):  1486-1490.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0
摘要 ( 512 )   PDF(2972KB) ( 201 )  
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医学应对问卷、造口生活质量量表,对151例肠造口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9.62±8.81)分,处于中等水平,50.3%的患者为高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避型应对、文化程度、粪便泄漏散发臭味频率、面对型应对方式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困难与挑战,主动学习造口护理技能,更多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护理人员应更加关注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的研制及其信度效度评价
李秋萍 徐锡凤 林毅 李金平
. 2017 (11):  1490-149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1
摘要 ( 603 )   PDF(3000KB) ( 272 )  
目的:研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量表(Caregiver Burden Scale for Cancer Patients,CBS-CP)。方法:在研制CBS-CP的基础上,通过对144例确诊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调查,以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CBS-CP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6;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表明,5个因子模型符合概念框架中所设计的五维照顾者负担的构想;CBS-CP总量表及其5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及重测信度均达到0.7以上。结论:所研制CBS-CP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可应用于对我国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进行检测。建议未来研究中通过大样本的调查,进一步对量表进行科学性和应用性双重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认知及行为意向的调查研究
孙育红 张莹 王菲
. 2017 (11):  1495-149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2
摘要 ( 664 )   PDF(3284KB) ( 171 )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的认知、行为意向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手术室静脉输液技术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全国不同级别医院手术室护士222名为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静脉输液操作知识、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静脉输液知识培训需求。结果:手术室护士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处于中等水平(53.3%),术中静脉输液操作行为意向较正向(87.4%),所在医院定期开展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行为意向得分高于无培训的护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t=2.662,P=0.010)。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术中静脉输液操作知识掌握不足,所在医院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的护士有比较恰当的操作行为意向。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重视和加强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及概念的传授与培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H压疮评估表在老年患者压疮危险预测中的应用
赵静 吴金凤 李菁 万里红 高春红
. 2017 (11):  1500-150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3
摘要 ( 641 )   PDF(3179KB) ( 309 )  
目的:分析OH压疮评估表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压疮危险程度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11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双人分别采用OH评估表和Braden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压疮危险评估,对最终收集到的286例资料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H评估表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995,其与Braden量表划分的压疮危险等级分布存在差异(P<0.01);OH评分量表调查结果与压疮发生的符合率高于Braden评分量表,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Braden评分(P<0.05);护士使用OH评估表耗时短于Braden量表(P<0.01)。结论:OH压疮评估表对老年患者压疮危险程度的预测能力优于Braden量表,在医院、家庭、社区及养老机构的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力资源
宁夏ICU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核心能力调查分析
米光丽 张琳 王艳 梁彦 李桂芳
. 2017 (11):  1504-150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4
摘要 ( 446 )   PDF(2793KB) ( 124 )  
目的:调查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后的工作现状及核心能力发挥情况,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和培训基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参加宁夏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125名护士工作现状及其核心能力发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调查的24家医院中,有8家医院未设置ICU;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提升排名前三位的条目是使用简易呼吸器的能力、危重症患者基础护理能力和监护仪安全使用能力。结论:宁夏ICU专科护士发展应在保障资金投入和运转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需求融入其专业规范化培训,从隶属关系、文化需求、薪资待遇、考核方式和工作量统计等方面着手,建立适合宁夏专科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医院护士工作任务调查分析
付莉莉 陈声宇
. 2017 (11):  1508-1512.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5
摘要 ( 518 )   PDF(4097KB) ( 164 )  
目的:调查并分析国内医院不同职称及不同医院类型护士的工作任务状况,为建立与临床要求相匹配的护士职业考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典型抽样法在全国7个地理分区、3类医疗机构内抽样,采用护士工作任务调查表对被抽取机构中的9 03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的条目均分为(3.09±0.71)分,重要性评价的条目均分为(3.35±0.50)分。相关分析显示,护士工作任务的执行频率与重要性评价呈正相关(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称护士各维度工作任务的执行频率及重要性评价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医院护士部分维度工作任务的执行频率及重要性评价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职称及不同医院类型护士工作任务执行频率与重要性评价存在差异,提示护士职业进阶考试的设置及改革应充分考虑医院类型及护士职称对其工作任务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梁香翠 冯星淋
. 2017 (11):  1513-151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6
摘要 ( 757 )   PDF(2295KB) ( 305 )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方法:以“护士”“倦怠”和“工作疲溃感”为主题词检索万方数据库。描述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检索出的92篇文献显示,护士群体出现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比例分别超过30%、12%、12%,编制、职称等制度性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护士个体的综合性职业支持措施有利于缓解护士职业倦怠。结论:护士职业倦怠不容忽视,须引起政策研究者的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护士一年内工作压力的纵向研究
张媛媛 章雅青 钱萍 陈兰 肖松梅 王静 吴觉敏 温弗乐
. 2017 (11):  1517-152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7
摘要 ( 651 )   PDF(2982KB) ( 325 )  
目的:分析新护士一年内工作压力的纵向变化,为新护士阶段性、个性化压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纵向研究,于2014-2015年对284名新护士进行4次跟踪问卷调查。结果:新护士一年内工作压力均分为(2.63±0.10),4个月时最高(2.75±0.68),不同阶段得分均有差异(P<0.05)。急救护理均分最高(3.17±0.11),4个月时达峰值(3.29±0.85);常规护理在刚入职时得分最高(2.90±0.84);领导与管理得分4个月时最高(2.68±0.85);人际关系分值8个月时最高(2.41±0.81)。结论:新护士一年内工作压力变化不一;护理管理者应积极识别影响因素,因时、因人而异地关注新护士一年内工作压力,帮助顺利应对转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权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钟琴 黄芳 柏亚妹 宋玉磊 朱静 王迪
. 2017 (11):  1522-152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8
摘要 ( 492 )   PDF(2129KB) ( 210 )  
护理工作量测量是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能为护理绩效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在测量工作量时引入“权重”概念,考虑护理工作数量的同时,充分体现护理难度,对于完善工作量测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加权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安全
应用HFMEA降低婴儿被盗风险的实践
黄晓花 郑旭萍
. 2017 (11):  1526-152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19
摘要 ( 434 )   PDF(2716KB) ( 246 )  
目的:有效降低医院婴儿被盗的风险。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针对院内婴儿被盗风险,组建团队,分析院内婴儿被盗的失效模式,使用决策树进行判断,找到根本原因并据此拟定改进计划。结果:实施改进措施降低了院内婴儿被盗的风险,建立起了院内婴儿安全防御系统。结论:HFMEA能够有效降低婴儿被盗的风险,利于营造医院婴儿安全防御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源性感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实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孙众 郝丽 赵国敏 刘聚源 蔡虻
. 2017 (11):  1530-153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0
摘要 ( 496 )   PDF(3768KB) ( 234 )  
目的:调查国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现状并与最佳实践指南对比,分析两者间的差距,为今后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内外指南设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实践调查问卷,于2015年7月1-30日对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家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 176例(88.0%)使用无菌巾作为最大无菌屏障用物;2 048例(82.8%)使用碘伏或碘酊等含碘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1 271例(51.4%) 1周更换2次透明敷料;1 039例(42.0%)在无指证的情况下不更换中心静脉导管;仅94例(3.8%)使用含氯己定成分的浴液擦浴。结论:目前国内落实防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最佳实践指南尚不理想,实际操作与指南有一定差距,护士在对其认知和执行方面仍有待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管理
信息化过程控制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王颖 陆丽娟 尹世玉 汪晖
. 2017 (11):  1536-153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1
摘要 ( 545 )   PDF(2240KB) ( 182 )  
目的:基于信息化平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ISO 9000“过程控制”进行预防跌倒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建立预防跌倒信息化平台,设置4大功能模块,实现预防跌倒全程路径管理。提取关键过程监控指标,实施宏观、微观数据结合的过程控制,开展不同跌倒风险级别、不同管理层级、不同时间节点的全方位过程控制,实现实时监控、反馈与改进。在全院106个护理病区实施,比较实施信息化过程控制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信息化过程控制预防跌倒管理后,住院患者跌倒高风险上报率增加,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预防跌倒集束化策略指标落实率提升(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过程控制,实现住院患者预防跌倒高效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个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徐海萍 王水 孙茹萍 毛双玮
. 2017 (11):  1540-1544.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2
摘要 ( 494 )   PDF(3146KB) ( 296 )  
目的: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个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3-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1日至5月15日收治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个案管理模式;2016年6月15日至8月31日收治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个案管理的宣教、随访及远程会诊中。个案护理师在干预前1天和干预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移动互联网技术个案管理组的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个案管理组,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100.40±4.88 vs 96.44±4.01)和满意度(12.21±0.86 vs 11.8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加入“移动互联网技术”这种新型的干预方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科管理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临床效果Meta分析
田磊 周挺 马爱霞 刘强
. 2017 (11):  1545-1555.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3
摘要 ( 934 )   PDF(6890KB) ( 132 )  
目的:系统性评价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手工配液冲、封管对比的患者临床效果及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方法:以“导管冲洗器”“flush”“pre-filled saline syringes”或“pre-loaded syringes”作为检索词在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15年3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6篇文献(3篇英文,43篇中文)进行Meta分析。在临床患者获益方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OR=0.23,95% CI(0.16,0.34),P<0.001;堵管发生率: OR=0.38,95% CI(0.24,0.60),P<0.001;外周或中心静脉置管保留时间: MD=0.51,95% CI(0.34,0.67)天,P<0.001。在医护人员获益方面,针刺伤发生率: OR=0.21,95% CI(0.07,0.61),P=0.004;医护人员冲、封管操作时间:MD=-1.37,95% CI(-1.56,-1.18)分钟,P<0.001。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手工配液冲、封管比,能够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堵管的发生率并延长外周或中心静脉置管导管保留时间,增加了临床上的患者获益;能够显著降低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并缩短医护人员冲、封管操作时间,增加了医护人员临床操作的获益。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具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体系的研究进展
杨倩 刘丽萍
. 2017 (11):  1555-1559.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4
摘要 ( 546 )   PDF(2101KB) ( 275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具有发病隐匿、发生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诊断率低等特点,不仅危及患者生命,影响其生活质量,还将增加家庭和政府的经济负担。加强VTE防控管理,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院内外VTE防控体系进行综述,包括:建立组织管理结构、落实风险评估、搭建信息化上报系统和警报提醒系统、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出院后随访机制等方面,旨在为我国VTE防控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卢兴凤 王益平
. 2017 (11):  1560-156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5
摘要 ( 612 )   PDF(2142KB) ( 333 )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通过“互联网+”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明显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的目的。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在我国的现状,探讨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旨在为我国“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癌症患者症状群非药物干预方法研究进展
刘春雪 张静
. 2017 (11):  1563-156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6
摘要 ( 495 )   PDF(2055KB) ( 195 )  
本文阐述了症状群的概念,并简要介绍了症状群发生机制,从单一干预方法和综合干预方法两方面对癌症患者症状群非药物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总结出各干预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缓解癌症患者症状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磊 秦瑛
. 2017 (11):  1567-157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7
摘要 ( 414 )   PDF(2839KB) ( 344 )  
目的:调查间质性肺病患者疾病感知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可干预的因素对其疾病感知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以及自设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对曾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170例间质性肺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间质性肺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为(56.02±11.09)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6.53±10.35)分,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32,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程度、病程、心理弹性可以解释间质性肺病患者疾病感知34.9%的总变异。结论:ILD患者的疾病感知非常消极,亟待改善。建议通过延续性护理、功能锻炼等多种方式重点改善间质性肺病的呼吸困难程度,开展心理弹性干预,不断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期心肺康复护理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肺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
吴岳 代琦 张艳明 杜柳 李庆印
. 2017 (11):  1571-1576.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8
摘要 ( 431 )   PDF(3492KB) ( 258 )  
目的:分析I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功能、心肺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CABG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护理,康复组执行I期心肺康复护理干预,包括进阶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和呼吸锻炼,涵盖心脏康复内容的疾病教育。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和出院前进行超声检查,出院前行6分钟步行实验(6MWT)测试。结果:I期心肺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后,康复组患者LVED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前心肺功能比较: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VO2max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期心肺康复护理能显著增加CABG术患者的VO2max,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耐力;本研究证实了CABG术患者I期心肺康复护理的临床获益,为心脏康复纳入护理常规工作提供参考,在临床上的复制和推广具有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美国护士执业现状及对国内护士多点执业的思考
尹敏 李峥
. 2017 (11):  1577-1581.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29
摘要 ( 674 )   PDF(2247KB) ( 266 )  
本文通过对美国护士执业注册及管理制度、美国护士独立执业和自由/多点执业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及分析,对我国护士多点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逐步探索护士多点执业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照顾者准备度相关研究进展
崔楚云 孙宝青 张亚静 李玉峰 金昌德
. 2017 (11):  1581-1583.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7.11.030
摘要 ( 676 )   PDF(2013KB) ( 308 )  
从照顾者准备度的概念、评估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4个方面对家庭照顾者准备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视角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症监护室中,物理治疗师给插管通气的患者吸痰时采用的方法和辅助措施:一项横断面调查
Charissa S.L. Tan Meg Harrold Kylie Hill
. 2017 (11):  1584-1584. 
摘要 ( 728 )   PDF(1592KB) ( 182 )  
背景:重症监护室(ICU)中,给插管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似乎没有公开发表的物理治疗师进行吸痰处理的数据。目的:描述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给予成年患者的吸痰处理及影响因素,患者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ICU中插管通气的患者。调查集中在以下方面:(i)吸痰操作(即打开与关闭吸痰系统);(ii)使用辅助吸痰,如过度氧合、过度充气和生理盐水灌洗;(iii)使用声门下吸痰;(iv)影响吸痰操作的因素。方法:用电子邮件给在ICU工作的有经验的物理治疗师发送电子调查问卷,上述ICU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条件为成年患者插管并行人工通气不少于24小时的ICU。结果:ICU的参与调查率为84.8%(112/132)。绝大多数ICU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97/112,86.6%)。吸痰前,通常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使用高浓度氧合(71/112,63.4%),但吸痰后,过度氧合使用率较低(38/112,33.9%)。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不常使用过度充气,吸痰前和吸痰后均为22/112(19.6%)。对“全部”或“绝大部分”患者,生理盐水灌洗和声门下吸痰均不常使用(分别为3/112,2.7%和17/112,15.2%)。对吸痰处理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个人经验”和“ICU中建立的操作规程”。结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绝大多数ICU均配备密闭式吸痰系统。因为吸痰过程中,高浓度氧合会最大程度地减少血氧饱和不足,这可能是较大比例的物理治疗师使用这一辅助措施的原因。尽管有证据显示,过度充气能改善肺顺应性,这一辅助措施在吸痰前和吸痰后仍不常使用。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物理治疗师们仍然很少选择声门下吸痰,这表明存在证据-实践差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