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1]以前,文献上极少有针刺伤(needlestickinjuries)及其危害的报告[2,3];自从1984年发现首例由针刺伤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来[4],针刺伤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尤其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某些医院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仅为4.0%(1.0%~6.2%)[5],而根据我国毛秀英等曾对1075名临床护士作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6]。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外采用职业危害的分级控制(hierarchyofcontrols)措施[7,8],…